近日,公开通报显示,河南省宁陵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东霞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被严肃查处,其在任柘城县胡襄镇党委书记期间,为应付检查,豪掷249.62万元财政资金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沿线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将人居环境整治异化为“刷白墙”的表面功夫。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陈广江(山东德州 媒体人):为应付检查,花巨资刷墙造景,将人居环境治理异化为“墙面美容术”,忽视了群众需求和当地实际,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谓将形式主义演绎到了极致。由此被严肃查处,是咎由自取。
此种“刷白墙”现象并不是第一次被曝光,类似问题也不是第一次被查处,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在高压态势下,容易躲进“青纱帐”,穿上“隐形衣”,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
天歌(广西桂林 职员):“刷白墙”的形式主义套路能突破多道监督防线反复出现,反映出一些地方基层治理中的一些短板。一是考核评价重“显绩”轻“潜绩”,人居环境检查停留于表面观感,助长了“刷白墙”的歪风。如果上级考核偏重“看材料”“走路线”,往往会带来基层“造盆景”、盲目追求表面光鲜的后果。二是财政资金监管存在漏洞,民生项目审批验收流于形式,为权力寻租留下操作空间,导致财政资金沦为个别领导干部装点门面的“白漆”。
江文岩(广东广州 职员):彻底根除“刷白墙式迎检”现象,须多方发力。一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要更加注重对实际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的考量,确保类似弄虚作假的迎检无法过关。三是加强监督和问责力度,坚决查处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领导干部。
(整理:尹传刚)
莫当“刷白墙”式干部
■ 清风扬
人居环境整治本是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却在执行中变形异化为“刷白墙”的形式主义表演,太不应该。
须知,“白墙”遮不住百丑。墙刷白了,看似美化村容村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则是要“面子”不要“里子”,试图“一白遮百丑”,一味掩盖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旨在走捷径过关,快速捞取政绩。如此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错位政绩观支配下的急功近利,带来的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和政府公信力的耗费,也严重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
值得警惕的是,现实中“刷白墙”式的形式主义仍然不时冒出。比如,为应对环保检查,将裸露矿山涂上绿漆;为通过“创卫”验收,匆忙搭建“遮羞墙”,等等。至于精心打造所谓“调研经典线路”,更是“刷出”了形式主义的新花样。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从违反群众纪律调整为违反政治纪律,并作为从重或加重处分情形。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发挥好监督职能,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花着真金白银大兴“伪事”、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