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考察的稻渔空间:不变的是田,变的是理念

发布日期:2020-06-1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他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W020200611364252399195.jpg

  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俯瞰。资料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这次考察的稻渔空间,水稻、鱼、鸭、螃蟹、田螺等生物和谐共存,实现了立体种养、一田多用,正是山水林田湖草融合发展的代表作。

  

W020200611364252490510.jpg

  “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的完美结合。我国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的国家。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陕西和四川等地已普遍流行稻田养鱼;唐昭宗年间(889—904年),稻田养鱼的方式及其作用就有了明确的记载。

  

W020200611364252562761.jpg

  过去稻田养鱼,主要是在一些可供养鱼的河川、湖泊等水面较少的山区,通过稻田养鱼来解决吃鱼难的问题。而现在的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等自然资源。

  W020200611364252633227.jpg

  宁夏稻渔空间生态休闲观光园(来源:农业农村部)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贺兰县稻渔空间负责人赵建文介绍,他们从最开始种有机水稻,逐渐发展稻渔立体种养,如今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农耕、垂钓等,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追溯有机水稻、有机瓜果等产品质量。目前,园区每年产出大米260万公斤,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民80余人就业。

  W020200611364252714926.jpg

  6月9日,在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一家浅水藕套养小龙虾合作社,负责人王乃国在展示虾苗(图片来源:新华社) 

  夏天是个小龙虾飘香的季节。在小龙虾养殖大省江苏,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也被当地农户灵活运用起来。江苏宿迁中扬镇依托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藕遇小龙虾”产业,建成省级浅水藕套养小龙虾示范点。目前面积达1.2万亩,有家庭农场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园区莲藕年亩产量约5000斤,小龙虾年亩产超200斤,带动了600余人就业。

  W020200611364252774646.jpg

  放眼全国,稻渔空间已经在多地推广,而且各地因地制宜,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生产模式上,除了“稻—鱼”经典款之外,还逐步形成“稻—蟹”、“稻—虾”、“稻—贝”等二十多种典型模式。分布地区不同,相应的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田间工程技术等也各有特色。

  据《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稳步提高,养殖面积首次突破3000万亩,产量突破230万吨。“稻+渔”的一田多用农业模式,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好收成,也给山水林田湖草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