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巡察,深圳可谓一轮比一轮力度大。昨日,深圳市纪委发布消息称:深圳已启动新一轮巡察,大鹏新区、市经贸信息委、市人居环境委、市民政局、深圳地铁集团将迎来一次全面深入的“政治体检”。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轮巡察将重点督促“关键少数”,强化政治担当。
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关键少数”。他们是党内监督实效的“风向标”——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干净担当,讲规矩、明行止,就能带来一方清廉;党员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视党的纪律和群众利益如无物,就会带来负面示范,导致上行下效,甚至出现“集团式”腐败、“塌方式”腐败。
长期以来,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失去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关键少数”的权力如果不受监管和把控,很容易导致权欲膨胀、权钱交易。
该如何监督好“关键少数”?十八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一年多来,深圳市先后开展了两轮巡察,陆续巡察了罗湖区、坪山区、龙华区、市发改委、市水务局等10个单位。通过巡察,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同时移交违纪违法线索163件,形成了有力的震慑。
如今,升级版的“巡察利剑”已出鞘。督促“关键少数”、强化政治担当,成为第三轮巡察的主要着力点。这轮巡察将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重点关注领导班子成员和下一级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可谓是监督力度空前。
越是位高权重,就越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和自己权力的来源,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把“关键少数”的监督摆在重点位置,敢于真正管起来、严下去,才能打造出一批信仰坚实、作风优良的“关键少数”,才能让党员领导干部从“被动监督”转变为对党纪国法的“主动遵循”,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
严管就是厚爱。党员领导干部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于己,是幸事;于事业,是保障;于党和人民,是放心。这样,他们才不会因为权力的失控而误入歧途,悔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