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廉】别让“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

发布日期:2018-11-02   来源:晶报

  “我们常用的政务APP有14个,这还不包括政务微信公众号。我上班时要不停盯着手机,牵扯了很多精力,占用了不少休息时间。”昨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则题为《一个手机装十几个政务APP,基层干部看晕了》的报道,颇令人深思。

  该报道称,10月26日,浙江省纪委督导调研组明察暗访时,多地基层干部提到,当前政务APP让人眼花缭乱,令基层疲于应付;个别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内容远离群众,甚至成为“僵尸号”;有的工作微信群和政务办公群成“秀场”,存在“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倾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渐渐露头。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遍运用,社会公众喜欢通过各种各样的APP来沟通交流、学习、购物、工作、生活。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是看中了这一点,通过开发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APP来与社会进行对接,服务人民群众。政务服务搭上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不但创新了工作和服务方式,而且顺应了效能提速的要求。

  正确地借助政务APP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减轻工作负担。但政务APP的一哄而上,也给基层工作增加了一定负担。正如报道中所反映的,当地基层干部每天若要认真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务,要耗费两个小时左右;有数个APP每天录入的内容几乎相同,存在重复登记,服务内容同质化等问题。

  如果“方便”沦为“包袱”,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不仅增加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会影响到低调实干者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有的地区、部门在APP建设上各自为政、各搞一套,造成移动政务公共服务建设分散,群众办理不同事项往往需要通过不同渠道,需下载安装众多的APP应用,看起来线下跑腿少了,线上“跑腿”时间却在增多,办事效率依然不高。此外,如果政务APP建得过多过滥,实用价值却不高,还会造成财政的浪费严重。

  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应成为方便群众办事的“好帮手”,成为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利器”,而不能成为“网络形式主义”的代名词。APP的建设应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应尽可能统一部署,整合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让部门之间数据信息连通起来,把多个有关联的APP整合成综合性的政务APP。工作人员只需登录综合性政务APP即可处理各类政务,人民群众办事也无须下载多个政务APP。

  政务APP建设应“多接一点地气,少一些套路”,让工作人员能更加迅速、高效处理公务,让人民群众能真正享受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带来的快捷便利,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办理通畅、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