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严明纪律、拧紧发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并连续推出《识别指南 | 端午将至 这些饭局万万不能去》《锲而不舍持续发力纠“四风”——对1400多起五一、端午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的分析》等报道,在端午前夕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绷紧纪律之弦。
从中央纪委曝光的案例来看,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意识薄弱、纪律观念缺失,屡踩“红线”。在此次通报的6起问题中,有的违规组织公款吃喝,有的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的违规接受宴请,有的超标准购买公务用车,有的大操大办、收钱敛财,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不履行监督职责,甚至执纪违纪等。
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警钟长鸣,拧紧发条,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众所周知,重要节日往往是“四风”问题的高发期。有句俗话说:洁不洁,看过节。节日是违规行为的高发期,也相对隐秘,不容易被察觉,个别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有浑水摸鱼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是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甚至对此早已心安理得,认为是“正常的节日福利”。超标准接待、违规使用公车、公款旅游、违规收受礼品等,都是中央八项规定明令禁止的行为,也是各地政府部门一再整治的违规行为。可在高压整治的环境下,依然有部分党员干部无视纪律,胆大妄为,还不肯收手,公然违反相关规定,败坏党风政风,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必须予以严肃惩处。
在节前通报反面典型,敲响“节日警钟”,对于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来说很有必要。中央纪委在重大节日来临之际,通报违规典型问题,就是要对广大党员干部敲响纪律警钟,让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对违规行为的查处一直都会进行下去,思想不能有丝毫松懈,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应时时刻刻严格自律,千万不要以身犯险,以免触犯纪律红线。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纪念,是对其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大智慧,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的仁者之心,洁身自好、崇尚正义的人生观的敬仰。包粽子,使用蓼叶包裹糯米,扎出棱角,也意味着做人要“爱憎分明、清清白白”。
“端午”假期将至,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应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强化教育提醒,强化督促检查,强化通报曝光,把“节日警钟”敲得更响一些,敲得更深入人心一些,不断净化节日风气。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应从反面典型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绷紧“廉政弦”,坚守“底线”、不踩“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