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给大家谋点‘辛苦费’,怎么也想不到会因此背了个处分,自己以往老是想着生产经营,对党纪法规的学习敷衍了事,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近期,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七纪检监察组、市国资委纪委查处了一起某市属国企二级企业违规发放大额奖金的违纪案件,某责任人员为自己的违纪行为感到懊悔不已。
据了解,该国有企业近年来承接了市场化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个别人员便向企业领导提议,给参与市场化项目的人员适当发点奖金,鼓舞一下士气,企业领导欣然同意。随后,相关人员制定发放奖金的制度文件,明确了奖金发放的原则、标准及范围。经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后,该企业发放了大额奖金。
审查期间,相关责任人员感到“委屈”。他们认为,一方面,承接市场化项目是分外之事,大家经常加班加点,付出了心血,为企业创造了额外的收入,理应得到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发放奖金福利既有内部制度文件作为依据,又经过了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程序,不能算是违规发放奖金。
但核查组梳理大量财务凭证发现,该企业发放的奖金既未纳入企业薪酬预算总额,也未报上级企业核准,且给各部门员工以“分猪肉”的形式发放奖金,一些没有参与市场化项目的员工甚至也拿到了奖金,所谓的“激励”成为了普惠性的福利。实际上,上述行为已违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相关规定,属于滥发奖金。
这种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深圳,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曝光的案例来看,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各地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问题依然多发高发。有的单位巧立名目、打“擦边球”,打着“人文关怀”“调动积极性”的旗号,以“换届延时补贴”“坐班岗位津贴”等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有的将“集体研究”当做“免责金牌”,利用职务之便,在小圈子里“送温暖”,领导干部拿“大头”……这些花样百出的“辛苦费”看似关心爱护干部职工,实则践踏了纪律底线。
巧立名目滥发津补贴,折射的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作风建设抱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幻想,精神上缺“钙”、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以及监管缺失、执纪不严等问题。这不仅违反了国家财经纪律,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而且容易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重拳出击,强力整治。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如今,深圳市纪检监察机关已对此案负有责任的14名党员干部给予了相应的党纪处分或相应处理,同时启动“一案双查”,严肃追究该企业党委书记主体责任,违规发放的奖金也已全部退还至该企业账户。
元旦、春节将接踵而至,又到了“四风”问题的高发期。深圳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此案,释放了锲而不舍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纪检监察机关从不反对各单位发放符合规定的正当福利,但对违规发放奖金福利的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形成动辄则咎、执纪必严的震慑,摧垮“违规发放福利”滋生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