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丨作风建设松一寸 民生福祉就退一尺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日期:2025-07-23
【打印】

  前不久,《焦点访谈》栏目收到观众反映,称在江西南昌小蓝经开区有一个投资3.5亿的汽车博物馆建成,已经两年多了却迟迟不开馆。据报道,展陈部分在2023年6月就完成了全部验收手续,而基建部分的手续还未完成。节目播出当晚,当地开发区管委会就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表示该场馆将于8月开馆运营,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推诿扯皮等问题,将深入调查并严肃处理。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孔德淇(广东广州 媒体人):据报道,这座博物馆从开工建设到基建部分和展陈部分全部完成施工,也不过花了两年半时间。而验收环节的“流程”几乎花了同等时间却仍未完成。这其中的不作为、慢作为程度可想而知。这不是“不能干”,而是“不想干”,说明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缺乏主动担当的精神。

  沈峰(新疆石河子 职员):中央一再要求各地“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这座汽车博物馆多次被列入当地年度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既关系到当地汽车产业发展,也关乎为民众办实事。但计划中的“产业地标”沦为“展品仓库”,“重点工程”变成“烫手山芋” ,是典型的好事没办好、实事没办实,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严重挫伤了政府公信力。这种对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漠视和推诿扯皮,是作风建设不到位的外在表现。

  作风建设松一寸,民生福祉就退一尺。相关公司和部门,但凡上点心、负点责、下点力,都不至于把轰轰烈烈上马的重点工程搞得“一地鸡毛”。这是责任“抛锚”、作风“疲软”、行动“躺平”,是对公帑不负责任、对公众不负责任、对当地发展不负责任。

  朱昌俊(四川成都 媒体人):当地回应,项目在今年8月将开馆运营。但报道显示,由于长时间闲置,目前博物馆内不少设施都已无法启动,有些展品存在报废风险。开馆后,长期的运营如何保障?如果仅仅是迫于舆论监督压力,在缺乏长远谋划的情况下,就“先开馆再说”,恐怕同样不够理智。

  这家博物馆遭遇的“建馆容易开馆难”的尴尬,具备一定的样本意义:任何项目,都不能只考虑建,而不顾长远发展。从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证,到后期的运营维护,都该建立在量力而行的科学评估之上。

  (整理:尹传刚)


拖延怠工要不得

  ■ 清风扬

  3.5亿元巨资注入,一座本该闪耀的汽车博物馆,建成两年却尘封闲置,令人扼腕!

  明明可以早点完成的项目竣工验收,却被人为搁置,硬生生拖到黄花菜都快凉了。其中,无论是“踢皮球式”推诿,还是“躺平式”怠工,都让人慨叹一些部门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为官避事平生耻,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这种拖延怠工绝非小事,不仅造成公共财政浪费,更直接损害公共利益和政府公信力。

  再进一步说,此种虎头蛇尾的发展模式,根子上是政绩观出了偏差。重点工程的“重点”,主要不在于声势多么浩大、外观多么气派,而在于真正服务发展、惠及民生。项目上马时“轰轰烈烈”,工程竣工后“弃置不用”,暴露出“重建设轻运营”的痼疾,换来的只有地方发展的阵痛和社会公众的不满。

  要破解重点工程“建而不用”的困局,需构建从决策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机制和问责机制。唯有以刚性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以全周期管理优化行政效能,才能让民生工程真正“落地有声”,让公共投资真正转化为发展实效与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