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营了10多年,都不知道税务局的门朝哪里开;但是当公司研发的技术需要资金、需要推广时,政府有关部门立即协调各方,给公司资金支持,为公司的创新成果市场化运用充当‘推销员’。”深圳市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萧霞曾这样评价深圳的营商环境。
作为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圳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深圳2024年新增登记经营主体56.2万户,累计存续总量440.4万户,居全国城市首位。“有事必到、无事不扰”,是深圳营商环境的鲜明特征,也是深圳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深圳不断强化精准监管,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促进形成风清气正营商环境,不断擦亮深圳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扫码入企”解决执法扰企问题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高新奇战略新兴产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次执法检查。当天的检查中,执法人员扫了扫摆在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坡面前的“行政执法监督码”,才能正式入企开展检查。
“扫码入企”是深圳为解决执法扰企问题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于2023年底开始建设,今年6月全面推广。据介绍,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必须扫码进行登记、记录检查事项。
监督码背后,是一个连接监督主体、执法主体、商事主体的监督系统,让执法过程公开透明,实行全流程线上记录,同时对企业诉求能够及时反馈和处理。
“以前各单位分头来,现在一次完成多部门多条线的检查任务,相比过去合并了不少检查事项。”李国坡说。
一个小小的执法监督码,让“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逐渐在深圳成为常态。
“扫码入企平台上线后,切实为企业带来了便利。通过检查预告和联合执法功能,有效避免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让企业能够更专注生产经营。”深圳龙华辖区多名企业负责人表示。
全流程线上记录和公开透明的执法模式,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也让执法过程更加规范有序。
为持续纠治阻碍企业发展的“隐形负担”问题,深圳市罗湖区纪委监委着力打造“一卡监督、两书同送、三张清单、护企十条”等“1+2+3+10”涉企执法监督体系,推动全区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执法行为。
“我们特制了一批附有监督电话的‘行政执法监督联系卡’,在执法人员涉企检查时现场发放,同步在政府网站公开监督邮箱,确保企业监督诉求直达。此外,为有效解决‘小过重罚’问题,我们围绕12个领域647项事项制定了涉企行政执法‘三张清单’,对‘首违不罚155项、轻微不罚145项、从轻减轻347项’进行分级处置。实施以来,已经惠及60家企业,减免罚款73.01万元。”罗湖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
瞄准新兴产业探路“沙盒监管”
“深圳只用13个小时就留下了我!”一直埋头搞科研的吴登生,2023年在深圳创立了东壁科技数据有限公司。在深圳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吴登生仅用一天时间就解决了公司注册、场地选择、税务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深圳速度”坚定了他在深圳创业的决心:“深圳的效率太高了。”
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圳推出“深i企”平台,在找政策、办政务、找空间、找人才、找资金、找合作等领域,针对企业高频服务需求实现智能匹配资源要素并主动推送,加快实现政务服务“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感受度。
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深圳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推出千余条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沙盒监管”就是其中的一个生动实践。
今年3月,深圳发布了2025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三个工作方案。其中在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方面,提出了将拓展“沙盒监管”施行范围,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制定“沙盒监管”规则,依申请将企业纳入“沙盒监管”。
“沙盒监管”即划定一个“盒子”,对在“盒子”里的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在可控范围内实行容错纠错,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实施全程监管。
随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征集拟实行“沙盒监管”的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目录的通知》。其中提到,所提技术、产业或领域应具有显著的创新性,能够推动行业或社会进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进入沙盒的企业采用较为灵活的监管方式,让这些企业可以全身心地测试他们的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专心搞创新,尽情发挥创新潜力。”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大到缺少产业用地、生产空间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用工成本过高,小到光纤迁改、充电桩设置、食堂经营许可办理、厂区门口积水、大货车难以掉头、缺少通勤交通线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涉及方方面面,不论大事小事,对企业来说都是影响发展的难事,而其中许多难题,都是政策信息传达不畅的问题。
为此,深圳全面开展“干部助企行”行动,督促干部当好企业“服务员”,助推企业“加速跑”。同时通过推动党员干部更广泛、深入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刷新了干部对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还通过系列专项培训,提高了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一个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好本领和好作风。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尽心竭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一流的作风塑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比如,福田区纪委监委紧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这个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制定《打造作风建设“新高地”,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实施方案》及《营商环境监督措施清单》,聚焦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6项重点环节,建立纪企直通、联合监督、严查快办等5项工作机制,深入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已精准排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22个,查办损害营商环境案件17人,以有力监督执纪为政策落实破障、为涉企服务清阻。
营商环境优化,既要“硬约束”,也要“软服务”。罗湖区纪委监委聚焦政商交往新动态,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将监督触角持续向企业一线延伸,紧盯企业和群众重点问题精准监督,从线下问询到线上实践,从“耳畔”倾听到“指尖”操作,“有事您扫码,问题我来办”,跑出了化解问题、提升服务的“加速度”。
“我们将用心感受企业和群众需求,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监督,让企业在罗湖安心投资、舒心经营、放心发展。”罗湖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