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水流深】深圳经济特区纪检监察40年之要素市场改革 市纪委监督保障执行 促进要素市场完善发展

发布日期:2020-10-30   来源:深圳晚报

  1987年12月1日,中国首次实现了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不仅成就了“一槌定音”的土地制度变革,同时也拉开了深圳大胆探索、开创先锋的序幕。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深圳市纪检监察机关在随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充分发挥着监督作用,推动一系列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

  1

  土地拍卖第一槌

  市场要素有待规范化管理

  1987年12月1日下午4时30分的深圳会堂人声鼎沸,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开始时,时任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的刘佳胜宣布:“本地块面积8588平方米,拍卖底价200万元人民币,现在,拍卖开始!”话音未落,会场上纷纷亮起了竞价牌。

  “400万!”“哗!”场内掌声雷动。

  “420万!”报价再次引起场内一片惊呼。

  数轮之后,报价定格在了525万元。刘佳胜一槌击下,庄严地宣告:“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归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

  “敢为人先”的深圳精神,不仅成就了“一槌定音”的土地制度变革,同时也拉开了深圳大胆探索、开创先锋的序幕。1992年,深圳实施“统征”,率先在原特区内实现土地全部国有化和农民市民化。2004年,深圳又再次实施“统转”,在全域实现土地全部国有化,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建制的城市。2013年年底,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首宗“农地”正式挂牌出让,工业用地的破冰……一系列弹性灵活的土地制度,成为深圳的活力之源。除了土地拍卖,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领域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市场要素活跃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腐败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深圳市纪委深刻意识到,想要解决要素市场腐败的问题,除了要有打击、惩处的手段,更要走制度建设的路子,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配置资源,让要素市场逐步规范完善起来。

  2

  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压缩“黑箱操作”的空间

  200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深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拍卖、政府工程建设、招投标等要素进行规范化管理。

  市建筑工务局就是在当年挂牌成立的。谈起这段历史,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彩虹打开了话匣子,“当时,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工程,仍采取由使用方自己建设的模式,承建商、基建办、使用方三者利益实质上是统一的,‘建、管、用’一体化,就像‘自家作坊’,成为诱发工程腐败案件的温床。”为解决这一问题,市纪委借鉴海外做法,提出改革政府工程组织方式,建立专业建设管理机构的方案,并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于是,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公共工程专业化集中管理体制,成立了隶属于市建设局的副局级事业单位——市建筑工务局,负责除水务和交通外的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并在2004年,升级为市建筑工务署,作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局级事业单位。

  与此同时,在土地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纪委、市监察局对全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存量情况进行了检查,推动实行了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严格控制并进一步规范了土地使用功能转变、容积率变更的审批,取消了行政审批地价的自由裁量权。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方面,市纪委积极推行“经评审的低价中标法”,并对实行“低价中标”制度后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加强了招投标活动的管理。

  这一系列创新改革的举措,让从前分散、隐蔽、无序的“交易厅”实现了“阳光操作”,压缩了“黑箱操作”空间,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保证了社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

  监督促进改革

  要素市场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步伐,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市纪委全程监督、着力推动,为全市经济发展和要素市场规范化建设保驾护航。

  在政府工程建设方面,针对重要环节,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组和市建筑工务署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推动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全方位内控机制。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提出通过“盯人”监督的设想,推动市建筑工务署探索对参建单位的主要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等实行实名制管理和人脸识别现场考勤等做法。把监督延伸到工地,搞清工程到底是谁在建、谁在管理,做到一竿子管到团队管到人,一旦要追究责任也能具体到个人。如此一来,工程转包挂靠、围标串标少了。这些措施有效压缩了腐败空间,提升了工程质量。

  在政府采购和企业采购方面,2017年,政府工程信息化监管平台正式上线,所有工程信息及流程全部公开,重要环节全部在线监管。2018年12月,在市纪委的推动下,市属国企阳光采购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由此,企业采购2万元以上的工程、货物和服务,全部要上平台公开信息,平台承担着服务、交易、监督三大功能。两大平台极大促进了采购公开化、专业化,在提高采购质效、防范廉洁风险等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

  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2017年,深圳市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9年成立工作组,开始实质化运作。2020年7月,更名为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交易集团),并加挂“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承接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平台业务、信息化交易系统、交易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以及配套的办公场地等,统一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这次改革在全国都是最彻底的、力度最大的,深圳把市、区两级资源都整合了起来,清除市场壁垒,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交易集团在市纪委监委、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将权力扎进制度的笼子,实现阳光交易、健康发展。”交易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交易集团进一步扩大了要素市场的范围,除了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工程建设招投标以及国有产权交易之外,还将医药耗材等政府采购项目逐步纳入交易服务之中。“以前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出现的监管分散、多头管理、管办分离等问题,如今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对我们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督,大大降低了廉洁风险。”交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紧跟改革步伐,充分发挥着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规范要素资源市场,推动经济特区事业发展。当前,面对“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市纪委监委将坚定践行初心使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探索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治理腐败途径,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深纪宣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