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水流深:谚语道诚信 客家展义风

发布日期:2015-11-24   来源:深圳晚报

  谚语道诚信 客家展义风

  深圳市横岗茂盛家族承袭“信”文化

  

  W020190809645418604847.jpg

  茂盛世居。 本版图片均由 王浪 摄

  

  W020190809645418664591.jpg

  市民参观茂盛世居。

  

   W020190809645418715252.jpg

  茂盛世居内景。

  

  “无信非君子,无义不丈夫”,客家谚语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中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关于诚信、廉洁、孝顺等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其中,经由谚语流传的“信”文化,彰显客家人正直、重信义的可贵品格。时至今日,客家谚语仍可古为今用,其蕴含的诚信为本的精神,也正是当今廉洁文化推崇的关键词。

  在龙岗这个客家人聚集区,诚信被奉为客家传统中的“为官之道”,激励一代代公职人员坚持公正、诚实的品质。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中展出客家“信”文化客家谚语,正是这一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当今反腐倡廉教育的珍贵读本,仍然可为当今党员干部加强廉洁自律提供丰富的“营养”。

  客家博物馆展示“信”文化

  谈及客家“信”文化,有不少谚语可以印证。比如:“父正子唔邪,母勤女唔懒”、“唔学坏样,一生安康”、“忠厚唔蚀本,刻薄唔赚钱”,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殷切教诲和嘱托。客家人坚信,只要能够做到诚信、友善、正直、慎独,为官才能以廉为宝。

  走进龙岗区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客家谚语中处处都有警示廉洁、勤俭的谚语,这也构成了客家人廉洁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

  诸如“细时拿针,大哩偷金”、“常搞溜须拍马,有弄虚作假”、“贪人一斗米,失忒半年粮”等,彰显诚信的谚语比比皆是,表达了客家人一心向善、以信为美的道德情怀。

  博物馆的馆藏研究室主任苏勇并不是客家人,但也被这种客家文化所吸引,致力于潜心研究客家传统文化。

  据她介绍,博物馆通过对一些客家人耳熟能详的谚语的集中展示,充分表现了客家人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博物馆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客家谚语制作成展板,并配以俏皮可爱的漫画,还利用电子屏幕推出客家谚语选读版块,方便市民前来参观,继续传承这种可贵的品质。

  随着一批批党员干部陆续前来参观品读,客家谚语展示的廉政文化渐渐深入人心。有来自客家地区的党员干部表示,品读这些谚语后感悟颇深,不觉回忆起祖辈曾教导为人要勤俭诚信的嘱托,这都是为官者要时刻践守的信条。

  茂盛世居家族以信为美

  以信为美、重义轻利。横岗茂盛世居始祖何维松、何维柏兄弟分家的故事就生动展示了客家人重诺守信这一精神特质。

  传说何氏兄弟当年从兴宁乘船来到龙岗时,身无分文,兄弟二人同心同德,立下同甘共苦的誓言,通过多年通力合作、艰苦奋斗,最终发家致富,建立大围屋,拥有大量良田、旺辅。

  何维松、何维柏两兄弟各有三个儿子,当儿子成年后,兄弟俩决定分田产。兄弟两人未忘同甘共苦的誓言,互念对方之功,弟弟认为兄长理家奉老辛苦,要多分给兄长五担良田;而哥哥则说弟弟经商发家功劳大,五担良田应归弟弟,两相谦让不下,最后哥哥定夺田产平分,但此后每年公祭长房儿孙要拿五斤猪肉给二房亲人。如今,100多年过去了,两房后人牢记当年祖先定下的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茂盛世居”的故事已经成为彰显客家“信”文化的重要范例,经过历史的沉淀,茂盛世居已经成为横岗茂盛村的代名词,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透过这一古老的建筑,可以触摸到客家人艰苦创业、勤俭诚信的历史。

  后人承袭诚信廉洁之风

  何氏维松、维柏两兄弟的诚信故事也被世代传颂,更为难得的是,诚信的优秀品质也贯穿于后代子孙的行动中,成为客家人世代承袭的优良家风。

  出生于1969年的何振斌是第23世“达”字辈茂盛人,现担任茂盛居民小组组长,从小对祖先辛苦创业、重信守义的故事耳濡目染。

  据他介绍,茂盛人分为两大房,目前有180人左右,主要分为海外华侨和横岗居民,诚信和团结是维系茂盛家族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准绳。

  在他看来,茂盛人将艰苦创业、诚信守信奉为为人处世的精神食粮,也因为诚信和肯“吃苦”,茂盛人将生意做到海外,但每年重阳节和大年初二,茂盛人会聚集在茂盛世居祠堂祭拜祖先,这种传统风俗成了家族的约定,已经坚持了百余年。

  在“茂盛世居”还有五副楹联,这些珍贵的文字与茂盛古建筑相映生辉,茂盛世居在1993年曾进行大规模修葺,使得这一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得到较好的保护。

  如今,拥有百年历史的茂盛世居将再一次修缮,今明两年进行全面修缮后对外开放,营造崇廉尚洁、诚信自律的文化氛围。

  “无人售卖”集市以信为本

  深圳客家信文化不仅在博物馆和传说中得以传承,在学者和专家的眼中也是一笔丰富的宝库,对当下廉洁反腐提供了绝好的“精神食粮”。

  翻阅深圳市民俗学者廖虹雷在《深圳民间熟语》一书,发现其中收集整理了深圳俚语、谚语、歇后语等7000多条,记录了不少有关客家人的诚信谚语,如“诚信入脑袋,一铺旺三代”、“只有千里名声,没有千里威风”等。

  据廖虹雷讲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羊台山下的石岩墟,逢农历二、五、八墟日有一个“无人售卖区”,在墟场购销两旺的自由市场上,一溜十几米长的小摊档摆满村民自耕自种的蔬菜瓜果、自制小竹箕、木屐等小件生活用品,这些物品无需看管,只需标出“一角钱一把”青菜或“一块钱一只”竹箕,客人自取将钱放在菜篮子即可。

  “这种摆卖不必担心有人拿了东西不给钱,也不会有人去‘偷’竹篮里的菜钱。”廖虹雷说。他认为这种朴实的乡间民风正是客家人“信”文化的体现,也是时下为官者坚守诚信拒贪须具备的可贵品质。(李瑶娜)

  专家点评

  客家廉文化是反腐治奢的一个好范本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 廖虹雷

  历史资料显示,深圳原住民中客家人占60%,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定居在中部观澜、龙华、石岩的村落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定居在东部大鹏、葵涌、坪山、龙岗、横岗一带的客家人大多在明清时期迁入。

  比起唐宋时期就迁入沿海富饶地区的广府人,客家人算是“后来者”。初来乍到,面对恶劣环境,客家人依山而栖,拓荒垦耕,他们深知只有谨记祖训,在立身处世和经济活动中信守诺言,才能让本族群不断壮大发展,也因为这种诚信勤勉的品质得以遍行天下。

  客家廉洁文化是反腐治奢的一个重要范本。在如今社会转型时期,重塑诚信之举很有必要,诚信守信是为官者安身立命之本,为官者要讲诚信、办实事,用好手中的权力。常说毁信容易立信难,“诚”多指内诚于心,“信”则重于外信于人,诚信无大小之分,不分尊卑,要从内到外兼修并持之以恒,为官者方能身廉一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