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探访深圳宝安文天祥廉政教育馆

发布日期:2023-10-19   来源:南方+客户端、南粤清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村文塔公园漫步,很容易就会被一座岭南风貌的青砖围合式民居建筑吸引。

  走近就会发现,建筑物门匾上刻着“文天祥纪念馆”,馆外的照壁上雕刻着千古传颂的《正气歌》。步入中庭,耸立着一座由汉白玉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文天祥雕像,气势轩昂。雕塑后方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及“浩然正气”的木刻牌匾。

  受访者供图

  南宋名臣文天祥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文天祥廉政教育馆由文天祥纪念馆升级改造而成,“忠、孝、廉、节”精神依托文天祥廉政教育馆涵养清正党风政风民风,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崇廉尚洁 忠孝廉节见于行

  “忠、孝、廉、节”这四个字贯穿了文天祥的一生,是其践行行为准则的真实写照。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名臣和爱国诗人。性情“自拔于流俗”,不畏权臣,洁身自好的文天祥,以自己的言行为世人树立了忠直厚道、崇廉尚洁的榜样。

  1269年,文天祥任宁国府(安徽宣城)知府,针对当地受战祸和官税所苦,于是向朝廷请求减免苛捐杂税,并用府中贮备补交税款,百姓欢舞,争相为他立生祠。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在赣州,治郡所谓“书生迂阔之说”,就是用书生意气行事,也即“以义理动”,经过数月的实践,自认为“颇有效验”。改变了老百姓对官员的固有观念,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这年六月,他借为八十七岁祖母过生日,将赣州城中七十岁以上老人,请到衙门,他不仅拒收礼物,而且还给每位老人赠送米面、布帛。

  《生日山中和萧敬夫韵》是文天祥所作诗词,诗中有“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橘里枰”。意思是文天祥劝前来为自己祝寿的客人不要带礼品,能与其下一盘棋,比什么都珍贵,这些都为文天祥为官的清正廉洁添加了生动注脚。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文天祥途经零丁洋,写下脍炙人口的《过零丁洋》一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融廉于景 廉洁文化润人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句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流传至今。他忠诚不渝、为官清廉、勇于担当的精神传承至今,影响至深。

  受访者供图

  宋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地区被俘,所率义军退今深圳宝安沿海一带避难。文氏后人辗转搬迁到凤凰山脉,700多年间,文氏族人开村立业,举办私塾,传承家风祖训,由凤凰山向外发展开枝散叶,文天祥精神也成为凤凰村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近几年,宝安区相关部门实施历史人文发掘提升工程,保护性开发宝安本土历史文化遗存,传承历史文脉。2016年11月,宝安区以发掘传统家风家训故事,注重本土传统文化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将文天祥纪念馆升级改造为文天祥廉政教育馆,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

  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深圳市宝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宝安区福永街道青少年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阵地……

  2017年8月18日正式开馆以来,文天祥廉政教育馆成为不少党政部门的教育基地。而这正是宝安区相关部门挖掘以文天祥精神为传承的文氏家风,将宝安本土的传统文化与廉政建设相结合的目的,着力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的浸润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