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这一重要论述直击作风顽疾,为干部队伍建设敲响警钟。“三拍”现象深刻暴露出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不纯、能力本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治。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吴一琦(广东东莞 职员):现实中,“三拍”干部有各种表现:有的在决策中脱离实际“拍脑袋”,在缺乏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凭个人主观臆断,为追求短期政绩而仓促拍板;有的在执行中随口许诺“拍胸脯”,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提出不切实际的指标;有的在出问题后逃避责任“拍屁股”,面对“烂摊子”,推诿扯皮、溜之大吉。如此歪风邪气,往往造成巨大资源浪费,错失发展机遇,损害群众利益,也让政府公信力在“空头承诺”与“潦草收场”中受到损害。
梁修明(广东深圳 媒体人):纠治“三拍”弊病,关键在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现实中,一些人把升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门心思琢磨如何在短期内搞出“大动静”,至于项目合不合发展实际、能不能惠及百姓、会不会留下后患,统统不管!
千万莫当“三拍”干部。决策之前,须俯下身去深入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承诺之时,要量力而行、尊重实际;出现问题后,应勇于担当、积极解决,绝不推诿逃避。干事创业,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唯有如此,才能干出实绩。
沈峰(新疆石河子 职员):权责对等才能用好权、负好责。治理“三拍”干部,关键在于健全决策机制、推行科学问责。一方面,严格规范决策流程,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坚持调研论证、民主讨论和依法决策,杜绝“一言堂”。另一方面,实行重大项目终身追责制,让“三拍”干部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倒逼不逾矩不越轨。
(整理:尹传刚)
■ 清风扬
何谓“三拍”干部?说的是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然后拍胸脯蛮干,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综观近年来官方通报的诸多案例,“三拍”干部屡见不鲜,其危害触目惊心。
“三拍”干部的出现,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拍脑袋决策,问题在不切实际;拍胸脯保证,问题在不加思考;拍屁股走人,问题在不负责任。“三拍”之害,说白了就在于“虚浮”二字,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只想着让上面看见“成绩”,不顾及群众意见,纸面上花团锦簇,实际上无所作为,甚至胡作非为。这样的干部,工作怎么可能干好,群众怎么可能信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明确对领导干部考核、约束和问责,一些盲目决策、任性而为的领导干部已受到处理。那些自认为把“烂摊子”扔下、“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的干部要心中有戒,做决策时好好掂量掂量。
深刻反思“三拍”之害,坚决摒弃“三拍”之风,坚决对“三拍”干部说“不”,就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评价党员干部,不看嗓门多大,而看脚步多实;不看承诺多么响亮,而看结果是否惠民。少拍脑袋、多查实情,少拍胸脯、多干实事,少拍屁股、多出实招,这才是干事创业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