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围绕年轻干部是否存在玩心重、混日子、口大气粗、生活不检点等方面查摆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通过各种深层次“自我体检”,帮助年轻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夏振彬(广东广州 媒体人):一些年轻干部为何选择“混日子”?其中既有主观“驱动”,也有客观因素;既有个人选择,也有风气浸染。
主观上,有的思想滑坡、精神“缺钙”,片面追求工作“性价比”,甚至把“摸鱼”当本事,以“躺平”为智慧,视混日子为“人间清醒”;有的能力跟不上,水平不达标,怕事、躲事,只好甘当边缘角色、“撞钟和尚”。客观上,有的地方干部考核不准不实,“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多错多,令人心灰意冷……诸多因素,让少数年轻干部不思进取,甚至沾染上作风病。
吴一琦(广东东莞 职员):近年来,涉及年轻干部的案件不在少数,不少人就是“玩心重”“不拘小节”“生活不检点”,导致由风及腐、前程尽毁。
对年轻干部针对性“体检”,帮助他们排查工作生活中的风险隐患,督促他们系好作风建设“第一粒扣子”,才能防微杜渐,防止以“玩心”消磨初心,避免小病拖大、贻误终身。
宋鹏伟(山西太原 职员):青春不可负,奋斗正当时。引导年轻干部回归奋斗本色,需多管齐下、持续发力。
首先是加强培养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让他们深刻理解自身使命与担当。其次,要搭建成长平台,选派他们到基层治理一线岗位历练,淬炼能力本领,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再次,强化“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以“体检结果”不断修正年轻干部的发展轨迹,既要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予以奖励和晋升,也要对作风不正、工作懈怠者进行警示和惩戒。(整理:尹传刚)
■ 清风扬
近期,全国多地组织年轻干部查摆问题,扎实开展问题整改,避免日积月累、养痈遗患,更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长养分”,很有必要。
实事求是地说,上述问题并非年轻干部所独有。于是,有人不解,专门组织年轻干部查摆整改,是否说明组织对其不信任?
恰恰相反,这是更深层次的“信任”与“爱护”。一则,年轻干部正处于树立树牢正确政绩观、事业观的关键时期,引导其查摆问题、自我剖析,既是遵循年轻干部培养成长规律,也有助于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二则,近年来出现上述问题的年轻干部不乏其人,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改正成本更低,效果也会更好。
年轻干部恰似璞玉待琢,需经百般磨砺,方能成型成器。据此而言,组织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引导须臾不可缺位。强化日常教育,经常谈心谈话,切实关心年轻干部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才能把严管厚爱落到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在组织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同时,大力营造崇尚学习、崇尚实干、崇尚简朴的浓厚氛围,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才能引导年轻干部坦坦荡荡行事,不妄言,不虚行,不颓废。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年轻干部:“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年轻干部应跳出“佛系躺平”的认知陷阱,远离不良风气的渗透浸染,主动干事担事,真正将黄金成长期转化为人生价值的增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