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基层是富矿 基层有宝藏

发布日期:2023-12-15   来源:深圳特区报

  福建省宁德市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领办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00多件;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区践行“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机关部门到社区报到、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机关干部到小区报到、服务小区治理……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办公,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王森(广东深圳 媒体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堡垒”。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是基层干部履行使命、担当作为的具体体现。当前各地开展主题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目的就是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力促各项工作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直达群众,确保政策落地、制度有效。

  关育兵(山西晋城 教育工作者):基层是富矿,基层有宝藏。基层是领导干部快速成长的摇篮,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谱写党心和民心奏鸣曲的源泉。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能切身感受到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到群众的急难愁盼,准确把握民生之脉。坐在办公室里,读材料、看文件、学理论,固然有益于提高自己的全局意识、理论水平,但只有在处理基层纷繁的事务中,才能淬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书写出自己的时代“佳作”。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通过切身体验,接触真情实况,了解群众需求,才能发现真问题,找到解决群众问题的好方法。让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一线办公,不仅要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意识,也要改变工作模式、考核机制等,使党员干部不再被“文山会海”淹没,不再受困于无意义的打卡、留痕等形式主义,将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一线工作上。

  (整理:庄媛)


下到基层去,抵达民心里

  ■ 清心语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四下基层”,下去的是基层,到达的是民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最终目的就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广大党员干部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真正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和内涵,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努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下基层”,目的在解难题、办实事,关键是下得去、沉得住。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同群众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俯下身子、迈出步子,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拿出实招、硬招,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作为、新变化。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民本情怀、实战能力、工作作风,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行稳新时代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