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在身边】节后工作“不上心”易触碰纪律红线

发布日期:2018-02-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纪律在身边第120期】节后工作“不上心”易触碰纪律红线

W020190811433186002359.jpg

漫画:冯大美

  我该怎么办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大多数人已收心归位,迅速投入工作,但也有人还迟迟进入不了状态。大年初七开工头一天,某单位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小王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跑到其他办公室串门聊天逗利是,并且早退参加同乡聚餐。部门领导知道情况后对小王进行了严肃批评,可小王却有些不服气,觉得一来手里没有很急的活儿,二来长假回来不都有个调整适应期嘛。他这种想法对吗?

  “纪律君”如是说

  春节过后,上班伊始,有的工作人员容易“节后综合症”发作。或是把“不出正月都是年”的观念带到工作中,迟到早退,以各种理由变相延长假期;或是沉浸于节日的舒适自在,人虽到岗心却依然在度假,呈现一副聊天、玩游戏、逗利是的慵懒散模样。这些虽是节后的暂时性表现,但轻则反映了作风松弛的问题,应当及时地批评教育;重则触碰了纪律要求的底线,应视具体情况给予纪律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一)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的;(二)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三)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的。

  小王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在回到工作岗位后仍抱着“假期心态”,出现岗位“空城计”、工作“开小差”等有违工作纪律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警示提醒是帮助他增强党性修养的一种方式,小王本人应深刻反思、及时认错、认真改正,在日后的工作中对照党章党规的要求更加严格规范自己。

  相关案例

  黄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于2016年7月挂牌成立,共有3个窗口负责不动产登记业务申请受理。该中心每天只投放50个号,只要50个号办完了,即使窗口闲着,也停止办证,导致“一号难求”,甚至出现市民凌晨三四点去登记中心排队的现象。在接到市民举报后,黄石市纪委驻市房产局纪检组、市政府督办室约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并督促整改,但该中心始终未采取实质整改措施。2017年,市纪委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取证,给予中心负责人党内严重警告和撤职处分,并分别对市国土局、房产局局长及分管副局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等5名县级干部进行问责。

  延伸阅读

  春节过后,大家怀着对假期的留恋,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很有必要,但是这个“缓冲期”绝不是用来继续假期的游戏娱乐,而是应该用来调整身体和精神以更好更快恢复工作节奏。机关公务人员更是要把节后上班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第一关”,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把放松下来的精神集中起来,既“收身”更“收心”。

  今年以来,“奋斗”成为祝福“高频词”和网络“流行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工作中的每一天都要认认真真,把事儿干得更漂亮,才能更痛快和心安理得地享受下一个节假日。(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罗文潮 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