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特约监察员 | 不同的身份相同的责任

发布日期:2020-06-0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今年的提案大都与我的本职专业医学领域有关,比如提升公众心脏急救能力、完善城乡居民高血脂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及出院后的慢病随防管理机制等,都是我想与委员们交流探讨的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霍勇告诉记者。

  作为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霍勇在加强医院科室防护的同时,利用线上互联网平台义诊,举办了10多场公众科普教育和20余场针对全国医生的疫情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培训,并牵头制定了4部制度规定,召开了6场国际交流会议。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我个人而言,也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人盯人’‘网格化社区管理’‘互联网远程医疗’等积极措施,可以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的。”霍勇说,如何利用专业所学,在做好医院内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同时,让公众掌握更多科学的医疗防护知识,并与世界各国分享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是他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

  谈起今年带来的提案,霍勇与记者分享了几个数据: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但生存率却不足1%。与此同时,约有50%以上的病患有可能通过抢救挽救生命,并在进行心脏康复后可一定程度上恢复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在病患倒地的第一时间能否实施高质量的抢救,直接影响心脏急救的成功率。”霍勇认为,在抢救过程中,参与抢救的公共事务人员的心脏急救能力和资质、现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备,以及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和AED使用情况都至关重要。

  根据调研和实践经验,今年,霍勇建议,要提升送院前急救效率,建议国家发布相关急救培训标准,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指南,大力拓展培训渠道,开展针对专业医护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的心肺复苏和AED培训,加强急救系统人员培训,并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同时,AED的配置也很重要。建议规定以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取得为原则进行配置,基于人口和面积确定AED配备数量,一线城市朝着每10万人配备100台的目标努力,在交通枢纽、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等场所进行配备。”霍勇说。

  除了全国政协委员、医务工作者的身份,霍勇还是国家监委首届特约监察员。去年,他参加了座谈会、相关学习班和“走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等活动。霍勇告诉记者,作为医生,职责就是帮扶病患;作为特约监察员,则要发挥好参谋咨询、桥梁纽带和舆论引导作用。“不同的是身份,相同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只有积极履职尽责、为民服务,才能对得起社会的信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焦翊丹)